(发布时间:2018-07-23)
新媒体合作伙伴 广告
进群请加小编微信:forextop77
的斗志消耗了三年。
崔永元说:“我最讨厌那种说教,什么‘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’,仿佛青春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为将来的成功苦苦奋斗。”
“在所有人生模式中,为了未来牺牲现在是最坏的一种,它把幸福永远向后推延,实际上是取消了幸福。”
这位网友又何尝不是如此,明明比别人有着更高的起点,却折损在了没必要的弯路上。
生活中常常看见一些家长,把好的东西都收藏起来,新衣服要放到旧衣服穿烂了再拿出来、好吃的要放到快过期了再给孩子……
有家长坚信,吃苦要从娃娃吃起,于是他们将孩子送去各种“魔鬼训练营”。
在高温的夏天,孩子们要在两天内步行70多公里;寒冬天气里,孩子们被要求穿短袖短裤在雪地里打滚......
去年,主持人乐嘉带着四岁半的女儿去沙漠徒步,4天走了76公里,遭到网友们的炮轰。
来源 / 澎湃新闻
这些事情,普通成年人也很难承受,孩子们却必须做到。
似乎这样的身体之苦就能使孩子们悟明白人生的意义。
结果常常是,孩子们平白无故遭受了皮肉之苦,却少有其他收获。
你所谓的吃苦
只是自我感动
王小波在《人性的逆转》一文里写到:
“人是一种会骗自己的动物,我们吃了很多无益的苦,虚掷了不少年华,所以有人就想说,这种经历是崇高的。”
一位北漂网友在回顾自己刚刚去到北京时的经历,追悔莫及:
为了省钱,她租了几百块一个月的狭小房间,房间里只有一张没有楼梯的上下铺,她睡上铺,每天光上下床都要费好大劲。
又因为房子离公司远,她每天不得不提前两个半小时去挤地铁。
每天的奔波让她疲惫不堪,时常抱怨生活好艰难。
其实她的工资完全够她租离公司更近条件更好的房子。
那样她每天至少能节省4个小时,她却觉得:“北京人才济济,不多吃点苦我怎么追赶得上别人。”
半年以后,原本圆润有活力的她变得十分憔悴。
她说,“我看不到希望,这个世界真不公平,为什么我吃了这么多苦,生活却没给我半点回报”。
她最终离开了北京,自以为的付出没有帮助她成长,更让她浪费了许多时间。
这是典型的无意义吃苦,做着对自我提升非常有限的事情,深陷在自我感动中。
让你超越别人的,从来不是不必要的节省,不是带着“努力”面具的自我感动,更不是不必要的吃苦。
真正能提升自己的方法,是将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。
苦难从来不是通往成功的捷径。
无法避免的苦难,你要去战胜。
当命运分明给了你平坦宽阔的捷径,你非要选择一条弯弯绕绕布满坎坷的路,那就是“自讨苦吃”。
这样的人,做出“吃苦”的选择后,如果能从中学习,便能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;
反之,抱怨生活艰难、命运不公,这种有受害者思维的人,只会遭人鄙视,因为将他们逼入绝境的,正是他们自己。
让自己过得舒服,从来就是人的本性。
没有人天生喜欢吃苦,但当苦难被冠上了各种各样的花帽子,反倒让许多人趋之若鹜。
《圆桌派》里有一期,梁文道提到,成功者总是会犯一种归因错误,很少将他们的成功归于运气,而总是说他们多么努力。
同样的,一些成功者总喜欢回味自己吃过多少苦,走过多少弯路。
他们赋予苦难积极的意义,误以为吃苦就是他们成功的法宝。
他们忽略了天赋、运气的作用。
也许没有那些无谓的苦,他们早就迎来了成功。
从来不是苦难铸就了成功,而是能够走过苦难的强大内心。
我们宣扬苦难的“力量”,无非是渴望成功,可别忘了,吃苦只是达成目的的途径之一,决不是最终目的。
把无价值的吃苦看作崇高,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。
弗洛伊德解释过人们为何会对苦难痴迷:
假如人生活在一种无力改变的痛苦之中,就会转头爱上这种痛苦,把它视为一种快乐,以便使自己好过一点。
而这,只是一种自欺欺人。
要吃有价值的苦
马云说:“不吃苦,不奋斗,你拿青春来干什么?”
许多人将这句话奉为经典,时常用此来激励自己。
但很少有人去思考,什么样的苦才值得去吃。
就像文章开头的问题:“4000块工资的小工厂和3000块工资的高档咖啡店要怎么选?”
小地方的工厂上升空间小,福利保障也未必完备。
后者工资低,然而工作环境、成长体系都大大高于小工厂。
答案似乎很明白。
不去小工厂不是因为年轻人吃不得苦,而是吃了同样的苦,不能获得想要的回报。
宁吃奋斗的苦,别去吃生活的苦。
有网友讲述了自己的经历:大学时,自习室的环境很差,板凳硬空调冷。
同学小A是个会生活的人,她用心布置自己的学习环境,坐垫、零食、午睡枕、小毯子应有尽有。
另外一位同学小B对这些从来不上心,她能坐着硬板凳坐到腰疼,穿着单薄的衣服被空调吹感冒。
每次劝她多穿点衣服,她总不屑一顾:“我才不像你们这么娇气,吃不得苦。”
可她去了几天就不想去了。
“娇气”的小A坚持了下来,因为在她看来,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是一件享受的事。
生活中也有小A这样的人,很少让自己在生活上受委屈。
但只要环境舒适,他们能坚持高强度工作和学习。
足球巨星C罗在生活上从来不会让自己吃苦,穿大牌住豪宅、各种豪车换着开,聘请了专门的营养师、医生、理疗师和厨师。
可他训练起来,比谁都能吃苦。
长期的锻炼、自律让33岁的他,身体机能依然维持在23岁的水平。
享受生活,同样享受奋斗和吃苦。
陈虻曾对柴静说:痛苦是财富,这话是扯淡。姑娘,痛苦就是痛苦,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。
有选择地承受,洞察苦难的价值,这才是吃苦应有的姿态。
卧薪尝胆从来只是下下之选。
千万不要吃了许多苦,最后做了“人下人”。
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,以示鼓励!坚持是一种信仰,专注是一种态度!
来源:槽值(ID:caozhi163)
想加入多个专业的500人外汇交易微信群吗?
添加主编个人微信(forextop77)入群
长按或扫一扫二维码关注外汇交易圈
以下市场推广内容与本文图文无关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XMGLOBAL.COM
中国市场六年耕耘,
真诚服务投资者。